现在的我们,比过去的他们更忙么?
这是一个疑问句,因为我们或许并不真正知道过去究竟是怎样的。
在我极为有限的人生里,我观察到的工作的时间一直在不断地拉长——一天总是从七点钟开始;而从小学时一周五天的四点五点放学,到初中时一周五天半的七点八点放学,再到高中的一周六天半、九点十点放学;大学则要么在教室要么在实验室,而在实验室里泡个通宵都是常态,打比赛时更是不眠不休。毕业后参加工作之后,虽然一天终于可以从八点钟之后再开始,但晚上九点或者十点下班也是一种常态。
我很好奇我的父母那一代的人,也要度过相似的人生么?他们是否也需要过着每天睁眼就是工作的日子呢?他们是否每天也是披星戴月地回家呢?我的记忆告诉我:不太是,因为小时候的我并没有见到过多少次父母九点之后才挂着满脸疲惫进家门,更没有怎么见过到家之后的父母接起一通电话又匆忙地披上外套赶往公司;但我的直觉又告诉我:是这样的,我的父母可以在这个点下班纯粹是因为家庭的幸运——周围肯定有不少家庭需要过着每天无尽操劳的日子,你是这样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这样。
所以,现在的我,比过去的父母要更忙么?如果是的话,为什么?
是因为物质水平的发展么?从前的日子过得慢,是因为再快它也就只能那么快。一架二八大杠承载了几番岁月?一辆宇通客车送别了几度年华?当高铁和飞机成为生活的日常之时,我们只得浪漫化过去的岁月,通过有意无意的轻描淡写来掩盖或许过去本来并不美好。享受权利伴随着承担义务,享受了现代高速生活的便利的我,或许也要承担实现高速生活的一部分的代价。
是因为成长么?终于轮到了需要自己来操心柴米油盐的年纪,方才觉得读书的日子或许是一种未曾察觉的奢侈。从前的责任并不多,也许只是好好活着,以及学点东西。书桌前的我有我的烦恼,工位上的他有他的困苦。但终于我也从书桌前起身,走入了他的工位——活着,学点东西,保持工作的运转,家庭的和谐,满足上下的需要,排解左右的困难。
是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么?或许他那时已经可以放下书本,但现在的我们除了前进还是前进,除了学习还有工作,除了现在还要未来。经历过大厦倾覆的他们和我们,不得不自己亲手再次从废墟之间新立楼阁。年轻一辈的人,有属于他们的仗要打。而我们只是恰好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迷雾遮蔽了双眼。
我不知道我期待怎样的答案。无论结论是「是」还是「否」,似乎都带着一份悲观的色彩:答案是「是」的话,不禁让人想要反问「为什么偏偏是我」;而答案是「否」的话,则更是意味着无尽的操劳和辛苦是一种已经存在多年的常态,在这几十年间,竟没有更多人能够过上更轻松的生活?
但我更能理解结论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二元答案。
我想要追寻一个结果,但似乎又不知从哪里着手。
这种迷茫,这种有限认知所带来的迷茫,或许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更深层的问题。
-
牢骚
好
好
父辈身体压力大一些,精神压力小一些,我们这辈就是精神压力大,身体压力相对小一些,因为父辈可能没有接受什么高等教育,安安心心的用勤劳致富,那个年代用勤劳也确实能够致富,现在我们这辈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导致我们受过的苦和后来得到的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读书这么多年还是给人打工,一直赚点死工资,贷款40年买个房,贷款10年买个车,在贷款房里面生个娃,还想让娃过得比自己好,让娃的未来高过自己,但是实际大家也都知道,这就是痛苦的原因,我们已经没办法用勤劳致富,反而导致“卷”的诞生,根本原因,不太好说,老乡,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
好
阅!
还是人多
好!
大胆!
big 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