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烧牛肉面,是最受欢迎的方便面口味?
1991年一辆从通辽开往北京的绿皮车上,来自台湾省的商人魏应行正在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生意,就在几个月前失败的香油生意让他赔光了1.5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4000万。
突然车厢里响起广播,提醒乘客用餐时间到了。
当时大陆还没有开水泡面(当时国产方便面得煮开了吃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挂面),泡面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属于一种黑科技食品。
魏应行当即看到了商机。
说干就干,同年12月,魏应行带着800万美元又重返大陆,创办了大家熟知的品牌——康师傅,接下来稳中带骚,制作出几款不同口味的泡面样品,除了传统的鸡汤味、海鲜味泡面,还研发出一种新口味红烧牛肉口味。
30年以后,红烧牛肉味已经成为中国泡面界的无冕之王。
根据这份报告显示,68.2%的消费者选择红烧牛肉味泡面,你几乎可以说红烧牛肉面以一己之力奠定了康师傅甚至整个泡面产业的中国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
康师傅是怎么在口味普遍清淡的90年代泡面界(当时鸡汤和海鲜口味占据c位),研发出红烧牛肉口味的?
以及,市面上那么多面,为什么偏偏又是红烧牛肉味的泡面最受欢迎呢?
大家好,今天我们吃红烧牛肉味泡面。
其实康师傅推出红烧牛肉面这事,你越是细究,就越会发现不对劲。
这个红烧牛肉味泡面并不是康师傅来大陆市场调查的结果,而是以台湾的美食符号——红烧牛肉面为灵感而研发出来的。
但是大家没有觉得奇怪吗?
台湾本帮菜系承袭闽菜和客家菜,又受到日本料理的影响,烹调讲究一个清淡鲜醇,这就让浓油赤酱的红烧在台湾菜里显得格格不入。
同时台湾省以前还是重农的稻米产区,拥有禁止食用耕牛的文化禁忌,主食吃的都是米饭、米粉、粿条。
红烧牛肉面这么一个听起来就格格不入的食物是怎么出现在台湾的呢?
我们回溯一下历史,你会惊人地发现,红烧牛肉面背后居然是一个包含了大陆移民、美国贸易战、制造业转移等宏大元素的复杂叙事。听我慢慢讲给你。
1949年国民政 府战败决定撤退到台湾,截止至上个60年代,数以百万来自大陆的军将官员及其家眷被迫迁徙到台湾,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安置问题,国民政 府安排了可以聚集居住的村落也就是眷村。
背井离乡的人都逃不过舌尖上的相思,日复一日吃着台湾本土的清淡饮食,最难受的还要属来自重口味地区的移民。
于是一群落地在高雄冈山的四川老兵决定自己动手,复刻出家乡美食“红汤牛肉”。
在古代农业社会,牛作为重要的耕作工具在中国是禁止私自宰杀的,被端上餐桌的多是老死、病死的耕牛,然而这条律例管不了四川人。
“禁止私自宰杀耕牛”,划一下关键词“耕牛” ,偏偏四川自古盐业发达,盐场用牛为动力推车汲卤,这种不套犁不耙地的牛叫役牛,那你禁止宰杀耕牛跟我役牛有什么关系呢?
随着盐井数量增多,役牛也越来越多,例如自贡盐场在清光绪年间役牛数量在3万头左右。
高强度作业下,一头役牛多则半年少则3个月就累死了,盐场老板会将死掉的役牛宰杀分抵作工钱发给工人,同时在过去四川盐井附近的肉市上牛肉和下水内脏一样便宜。
因此盐井工人几乎都吃牛肉,拿到牛肉加入了辣椒、花椒、豆瓣酱等香料提味,最终演化为超级下饭的红汤牛肉,也就是红烧牛肉的1.0版。
红烧牛肉最早的黄金搭配是大米饭,而移民到台湾的四川老兵却直接将主食替换成面条,理由也非常充分且朴实,因为台湾本土的大米饭不够那么多人吃了。
刚才说到数百万大陆移民突然涌入台湾,台湾人口数量从1946年609万,到1949年就陡增到740万,1958年就突破千万大关。
这多出来的几百万人就是几百万张要吃饭的嘴,直接把台湾吃到稻米供应紧张,这种粮食短缺的情况直到50年代美国向台湾“援助”小麦才得以缓解。
1962年8月,美援会与台湾面粉同业公会共同出资,成立台湾面食推广委员会,以多种方式试图向台湾民众宣传一个新理念:面食是更有营养的主食。
然而这个时候红烧牛肉面还只在眷村小范围流行,毕竟面条随便吃,牛肉却很罕见。
一方面是稻米文化圈祖传的吃牛禁忌,另一方面牛肉对于平民来说太贵了,只有军人才能偶尔拿到牛肉罐头,或者少量吃黄牛肉。
台湾真正能普遍吃上牛肉要到70年代,和面食的普及一样,还是因为美国。
二战刚结束那阵美国非常提倡自由贸易,毕竟其他参战国都快被打成废墟了,美国本土却丝毫未伤,工业化经济迅猛发展,不断向外出口工农产品。
根据WTO数据显示,美国自1948年以来都保持良好的贸易顺差,但这一优势,在60年代末发生了逆转。
随着战后整体经济的恢复,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家的亚洲四小龙,靠着廉价的人工成本在世界贸易中抢夺市场。
50年代美国从亚洲进口商品只占到总进口的17%,80年代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40%,美国制造产业也逐渐向亚洲转移,直接薅走了600多万美国人的工作。
同时“翅膀硬了”的四小龙不断给美国加高关税,美国产品在亚洲越来越卖不动了。
于是美国在1974年推出《关税保护法》,其中的第301节翻译过来就是为保护美国商业利益不受损,可采取各种单边强制性措施。
这些强制性措施具体打到台湾省头上主要有两条:一是限制纺织业出口,二是必须进口美国的农产品,牛肉赫然列在名单之中。
由于是多边谈判,台湾还得顺带从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进口牛肉,大量牛肉流入台湾本土市场,为红烧牛肉面的普及提供了充分又必要条件。
80年代以后,牛肉面摊从高雄开遍台湾全岛,两三步就有一个牛肉面摊。
牛肉面也开始成为台湾饮食散文里的常客(唐鲁孙、李昂),古龙这个牛肉面积极分子在《民生报》发了数十篇有关牛肉面的散文《唐矮子牛肉面》、《有关牛肉面种种(之一)》、《有关牛肉面种种(之二)》、《再说牛肉面》、《老董与小而大》(牛肉面店)、《欣福与幸福》(还是牛肉面店)。
甚至在他笔下江湖世界里也得有牛肉面摊,真是骑最快的马,吃最香的牛肉面。
《凤舞九天》里,宫九跟陆小凤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陆小凤逃得疲惫不堪之余,第一时间就溜到了一个不起眼的面摊吃牛肉面。
《大人物》中,秦歌带着田思思去“七个半”的牛肉摊子吃面,这个叫七个半的老板,摊子只卖四样东西,牛肉面、卤牛肉、猪脚面和红烧猪脚。
《绝代双骄》里,黑蜘蛛抱着必死之心救慕容九前夕,就去了牛肉面摊排遣郁闷寂寥,遇到了花无缺和铁心兰。
代笔作《白玉雕龙》里,牛肉面摊是上官刃和易百脸接头的据点,而卖面的胡贩,成了被唐家堡收买的暗杀组织负责人。
同时期移民美国的台湾华侨,又将台湾牛肉面带到华人聚集地加州,冠名“加州牛肉面大王”继续在国际餐饮市场厮杀。
红烧牛肉面之所以能在台湾大受欢迎,除了面和牛肉供给上的顺畅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匹配。
70年代台湾工业经济崛起,牛肉面的身份由街头小吃变为工作快餐,强烈的味觉体验可以瞬间让习惯快节奏生活的打工人快意满足,同时重口味调料也能掩盖食材不新鲜的缺点。
所以当时台湾除了红烧牛肉面之外,清真牛肉面也曾在台北怀宁街、博爱路一带兴盛过,现在却找不到踪迹了。
现在你知道康师傅为什么会在口味普遍清淡的90年代研发出浓油赤酱的红烧牛肉面了吗?
因为魏应行知道,台湾走过一遍的路大陆还会再走一遍,而工业化转型期间的社会,需要重口味方便面。
前面说到1992年康师傅在正式生产泡面前,制作了几款不同口味的泡面样本,他带着这些泡面样本来到北京和天津,进行一场万人试吃大会。
红烧牛肉味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酱料包,在此之前泡面都只有一个调味粉包,味道相对清淡。
而红烧牛肉味虽然经过台湾本土改良,口味由辣转甜,但是保留具有浓郁香气的红油,将咸、辣、甜符合的重口味浓缩到酱料包里,再随热水附着在每一根面条上。
毫无疑问,红烧牛肉味从寡淡的鸡汤味、海鲜味里脱颖而出。
与其说是中国人选择了红烧牛肉味,倒不如说是90年代中国人背后急速工业化的时代需要红烧牛肉味,一种包容人口频繁流动、地域文化融合、阶层边界模糊的重口味。
除去符合时代转型的重口味,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在设计上还有一些戳中长途火车旅客的小巧思:首先是将传统袋装改成杯装+叉子,也是沿用了1971年方便面创始人安藤百福的杯面设计。
撕开包装自带餐具,倒开水等三分钟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面条,方便中又透露出一丝仪式感。
其次是价格,90年代内地方便面价格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5毛钱以下的本土方便面和2块钱以上的进口方便面,康师傅以1.98元的零售价填补了方便面中端缺口。
坦白来说这个价格还是很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2年全国职工平均月工资只有225.92元,一碗面相当于1%的月薪,但是和火车上动辄5块钱的盒饭相比,还是可以接受。
就这样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在90年代流动的中国,乘着红蓝绿皮火车驶向山南海北,红烧牛肉味创造出无数销量奇迹。
1994年仅仅上市两年销量超过2亿包,经销商天天扛着现金去生产厂区门口排队等货。
很快闻着钱味海内外品牌扎堆进入大陆市场,而且复制康师傅经验相继推出红烧牛肉味的泡面。
只有统一不信邪,非坚持售卖自己的鲜虾面,结果陷入长达4年的亏损,最终统一妥协了,推出比康师傅便宜2毛的红烧牛肉面,这俩方便面龙头企业就此结下梁子。
吃到口味红利的康师傅,在红烧牛肉面之后,根据中国地方口味又研发出两百多种口味,酸菜仔鸡面,爆椒牛肉面、爆椒排骨面,剁椒排骨面、野山椒仔鸡面,番茄笋干排骨面、雪菜大汤黄鱼面,东坡红烧肉面、笋干老鸭煲面,笋干烧肉面,香薰腊肉面、葱烧排骨面,原盅鸡汤面......等。
但是红烧牛肉面的头牌地位始终无人能撼动,直到2008年统一推出老坛酸菜牛肉面搅乱了整个中国方便面江湖。
相杀背刺十几年以来,统一都想在口味上完成对康师傅的弯道超车,老坛酸菜牛肉面的差异化填补了方便面中酸辣这一口味的空白。
经济条件好了,单一的口味再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胃,老坛酸菜相比于红烧牛肉味更加清爽解腻,在问世之后单品第一年突破5亿元,2010狂揽20亿,2012年变成40亿。
面对异军突起的统一,康师傅也学会了“致敬”的艺术。
推出酸菜牛肉面,一开始叫陈坛酸菜面,后面干脆就叫老坛酸菜面,连包装主色调也致敬了统一的紫色,统一和康师傅再次狭路相逢用广告相互内涵。
2013年至2014年双方纷纷玩起赠品营销,献祭了40亿根火腿肠,同时“致敬”的还有今麦郎、白象等品牌,10年前如果方便面战场有硝烟,肯定是酸菜味的。
这场酸菜争斗终于在今年315晚之后消停了,但是看口味排名还是位居第三,第二被同为酸辣口的新生代金汤肥牛取而代之。
同时随着方便面消费市场加码健康需求,海鲜味、骨汤味方便面单品重新成为时代宠儿。
中国方便面市场经历了三十年沉浮,各种口味打的不可开交,但是你回首一望,坐在王座的仍旧是它。
红烧牛肉,永立潮头。
本文转自:赛博食录
-
方便面
666
666
666
666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