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美国的“世纪谎言”,如何成了主流共识
2017年,凤凰卫视对林毅夫教授做了一个专访,在谈到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时,林毅夫说了这么一段话:
“过去一段时间,有一种说法说,我们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要改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我觉得提出这个看法的人呐,不是不懂经济,就是故意误导中国。”
翻译过来就是,非傻即坏。
老爷子为什么这么说?原视频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这个事,如果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会是个什么下场。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到底靠什么?
在访谈里,林毅夫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劳动生产率,这就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大家能搞明白这个事的话,那很多事情一下子就看透了。
如果你学过经济学的那些经典教材,一定看过这么一句话,决定一国经济发展和富裕程度的最关键因素,是劳动生产率。
也就是说,一个劳动力,在一个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东西越多,价值越高,那这个国家就越富裕。
我举个例子。
浙江的大唐镇,是中国袜业之都,全球三分之一的袜子都是那产的。2005年的时候,全镇一共有20多万从业人员,年产袜子90亿双。
到了2021年,大唐镇的从业人员只有过去的一半,但年产量高达250亿双,涨了接近3倍,产值超过7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2021年的一个工人,顶2005年的6个。以至于你都不能说它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了。
波音有15万员工,和大唐镇差不多,去年产值至少4600亿人民币,一个人也顶6个大唐工人。
所以说,所谓的产业升级,包括发展汽车、大飞机什么的,都是表象,归根到底,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才是国家富强、老百姓收入增长的最根本原因。
那靠什么提升劳动生产率呢?
假设你是一家生产三蹦子的老板,那需要这么做:
1、购买设备,建设厂房,这叫物质资本;
2、给员工培训深造,提高业务水平,这叫人力资本;
3、玩命搞研发,提高技术水平,这叫技术知识;
剩下一个是自然资源,这就不是你能把握的了,但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生产率。
这不是我说的,而是我照抄西方经典的经济学教材,曼昆《宏观经济学》的标准答案。
除了自然资源只能看命,其他三条总结下来就俩字:投资,一个公司需要这么做,一个国家也一样。
请员工撸串消费,能把生产率撸上去吗?你就把竹签撸得直冒火星子,也不行。大唐的袜子企业能有今天,也是十几年来,生产线不断自动化和数字化升级的结果。
所以对于一个要求上进的穷国来说,赚了钱之后,要把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投资,提高生产率,这样未来的收入才能不断提高。
但这么做必然会压低消费,所以过去30多年,我们的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比较低。
那为什么这些年,“唯消费论”几乎成了共识呢?比如主持人在听到林毅夫的说法后,立马就问:“那(消费)这个也是一个主流的声音”。
林毅夫曾当过世界银行的副行长,据他观察,鼓吹消费这事,最早是由美国财政部提出来的,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也绕世界嚷嚷,各路媒体一听,都开始跟风,时间一长,很多人就信了。
我认同老爷子的说法。
很多国家就是被这么忽悠瘸的,尤其是南欧、拉美、东南亚等国。
这些国家从农业转制造业之后,一开始挣了点臭钱,但不集中国家力量持续投资,搞产业升级,而是迷信市场和消费,放任自流,比如东南亚诸国。像希腊、阿根廷这泡,那更是作死,靠借钱来促进消费,结果都陷入了债务危机。
甚至一部分“专家”也被洗脑了,当年有些国内的经济学家就说,印度的发展潜力可比中国强多了,因为印度的私人消费占GDP的70%,咱们是40%多。
然后就被人家印度啪啪打脸。
上一张图,大家可以看到,从2002年开始,印度的GDP也是靠投资拉动的,居民消费占比持续下降。
韩国更是一个典型,它的工业化是从1960年开始的,结果私人消费占比也快速下滑,直到1989年之后,才基本保持不变。
但大部分国家就不这么干。
再上一张图,这是1980到2008年,几个亚洲国家的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其中可以看到,印度和中国都在大幅下滑,但像泰国、马来、印尼、菲律宾,就没怎么变,有的甚至还涨了不少。
所以这些国家都混得不咋样,但中国直接起飞。
压低消费搞投资,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太难了,这需要强大的国家意志,以及国民的忍耐力,就算不被忽悠,大部分国家也做不了这点。
有的人这可能会说了,你这是鬼扯,看看人家美国,私人消费占GDP的7成,投资才两成,结果人家人均GDP 7万美元,比咱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你怎么解释?
美国还真就是个完美的负面典型,我就以它为例,说明一下,单纯靠买买买拉动GDP增长,到底是个什么下场。
上三张图,打爆这群人的脸。
美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81年前后开始疯涨,一直到现在,在68%左右。也就是说,从那时起,美国人的消费就越来越猛,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大家都说,美国的GDP是由消费拉动的。
再上一张图。也正是从1981年,美国的净出口开始下滑,从那以后,年年贸易逆差,而且逆差不断扩大。也就是说,美国进口的花费越来越多,出口的收入越来越少。
为什么美国的出口不行了呢,主要原因是,从70年代开始,美国的制造业就慢慢萎了,一部分转移出去,一部分被日本等国吃掉了。美国人当年为什么要砸日本车,并制裁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呢,就是因为在劳动生产率上被人家超了,只能玩阴的。
那进口比出口多,如果把钱都花完了,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借呗。
那咱们瞅瞅美国的债务,看能不能对的上。
美国的联邦债务总额,在80年代之前缓慢增长,进入80年代之后,明显提速,之后负债越来越多,一直借到今天这个熊样。
一句话,不断累积的贸易逆差,是美国债务高企的根源。
所以美国和阿根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过度消费,陷入了债务危机。区别在于,一个爆了,一个没爆。
美国之所以没爆,是因为美元。我缺钱买东西,发债印钱就是了。所以过去的几十年,美国的GDP增长,相当大一部分,就是靠发债消费撑起来的。
疫情期间,美国zhèng fŭ给老百姓直接发了至少1万亿美元的现金,让他们消费。请问,这笔钱哪来的?
发债借的呗。
但代价是,那些持有美元的国家,财富就被不断稀释,而且还会被美元的加息周期收割,那真是敲剥天下之骨血,以奉我一国之淫乐。
过去各国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萨达姆和卡扎菲的坟头,震慑力还是很强的。现在一看,大毛反了,兔子被围攻5年,硬是扛住了,有了顶雷大哥,这心眼都活泛了,于是中东、拉美、甚至连非洲今年都在到处串联,考虑去美元化的事。
美国现在的债务困局,根本无解,只能拖延。因为要想解决债务问题,首先要解决贸易逆差,也就是多出口。所以奥巴马、川普和拜登三届zhèng fŭ,都在玩命搞制造业回流,甚至刀架脖子逼人家过去开厂,比如台积电,但搞成什么样,不用我说了吧。
所以美国只能拖延,靠什么?靠美元。这就是美国的死穴,一旦各国抛弃美元,那它印的钱只能自己花,结果就是内爆。
咱们现在就抓住了美国的这个软肋,带头搞去美元化,并减持部分美债。所以现在着急的是他们,美国玩命想跟中国接触,我估计肯定要谈这俩事。
一句话,美国坏就坏在这个重消费、轻生产上,也就是不去提升劳动生产率,而是玩邪的,玩着玩着就玩脱了,结果就是,留给美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那消费就不重要了吗?
非常重要,如果生产率上去了,但消费不足,货卖不出去,那经济必然衰退。
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例子。当时美国的工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是全球最高的一档,但股市崩盘,银行倒闭,导致大量私人财富被蒸发,没钱消费了。于是企业开始减产、裁员、压低工资,这样普通人就更不敢消费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就导致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投资和消费缺一不可。投资是可以带来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提高,但消费能力必须跟上,这样老百姓的收入才能提高,经济才能繁荣。
现在之所以都在提消费,是因为大家都不爱花钱,所以你要说消费重要,甚至在现阶段是最重要的事,那一点毛病没有,因为我们的生产力过剩了。
但谁要是污名化投资,说只有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增长,那就是非傻即坏,因为咱们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算比较低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从长期来看,肯定还是要靠投资。
那么我最后说说,中国今后该怎么走,也就是这几年政策的解释。
首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也就是大部分靠自产自销。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国产替代,也就是过去依赖国外的中高端产品,比如汽车、飞机、医疗器械、芯片啥的,要自己搞,尽量把钱留在国内,咱们自己挣,这样经济才能循环起来,老百姓的收入才能提高。那些花钱最多的东西,你都买别人的,那还循环个毛线。
现在除了芯片我们在等,这些高端产业的国产化都有了突破,甚至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制造业升级的爆发期:汽车出口咱们第一,造船业三大明珠,航母、邮轮和LNG船,都被咱们撸下来了,大飞机开始商用,光伏、动力电池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行业,哪一个,不是靠国家和企业大把烧钱,投资砸出来的。
下一阶段,就是核心部件,比如飞机发动机,以及各类工业设计和商用软件,比如数据库的国产化,所以现阶段这些被外资占据的细分中间产业链,以后就都是机会。
其次,我们会继续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今后的投资,就不是像过去那样,去搞铁路、jīchăng、公路这种硬基建了,这些已经差不多建完了。
我们在2018年之后,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偏重于信息技术产业,希望能帮助各大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尤其是AI,一旦有了重大突破,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投资主体会改变,未来国家投资的比重会降低,企业会成为投资主力, 底子打好了,自己折腾去吧。
同时,我们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去扩大东南亚、拉美、中东和非洲市场,带着他们赚钱,培育我们的潜在市场,一带一路不就是干这个事的吗?
其实,咱们现在的问题,还不是消费,而是信心不足。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希望能让大家抛开那些繁杂的社会与经济现像,比如失业率、债务等等,而是去看一个国家发展的本质,这就是:砸钱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非但没被人忽悠,而是一直牢牢抓住了这根主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咱们做的事,绝大部分国家做不到,就比如美国,制造业不行了,就去搞消费、金融。印度从2010年开始,私人消费占比又上去了,莫迪天天在家推基建投资,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
只不过我们的转型需要时间,什么时候汽车飞机这些行业,能取代房地产的一部分,把GDP顶起来,那咱们的转型就成功了,这肯定需要几年的时间,但重要的事,时间站在咱们这边。
来源:两抖云工作室
赞一个
太长了
好文章都长,还是值得的
看不懂,下一位
虽然你写了这么多 但我没看
我看完了,有意思捏
666
图文并茂,光字没多少
写得好!我居然看懂了!
卧槽,我第一次看这种很理论的东西看到津津有味,一般这种我都看不进去
写的好,感觉本文阐述的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