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涨价背后:和羽绒无关,高端化营销才是最大原因

白鹅背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你一问,为什么今年羽绒服这么贵了,一定会得到一个标准答案:帅哥,你还不知道吧,羽绒今年又大涨了。3年前我去某人的衣柜买羽绒服时,导购小妹妹就是这么跟我说的,原话,这些年很多媒体也这么说,反正都是大鹅的错。

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行业网站羽绒金网的数据,品质最高的,也即是含绒量在95%的白鹅绒价格,在2017年的最高位是550元/kg。按照惯例,今年的白鹅绒又来了一波大涨,最近95%的白鹅绒价格,已经涨到895.9元/kg。表面上看,6年涨了63%,人家涨价有道理啊。

v9J25.jpg

v9J25.jpg

但问题是,做一件长款羽绒服的充绒量,平均只有190g,像大品牌3000元的中高端款,能干到200g以上,我就算它有250g,那么这6年,一件长款羽绒服的羽绒成本,到底涨了多少?咱们来算一算。

640.png

(895.9-550)✖0.25=86.475元。

也就是说,6年涨了86块钱。注意,我这可全都是按照最高标准来算的。

v9J25.jpg

可6年过去了,羽绒服到底涨了多少?根据东风证券的数据,2018到2021年仅四年,波司登的羽绒服吊牌均价,就涨了63%-80%,而根据波司登业绩说明会的数据,它的吊牌均价,从2017年的1000元,涨到了2021年的1800元。

波司登并不是个例,大家都在提价,我想大家凭感觉也能知道,这些年来羽绒服涨得有多猛,长款已经到2000元打底的程度了。

如果不是羽绒,那到底是什么因素,让羽绒服涨到今天这种程度呢?这就不得不提羽绒服行业长达20年的惨烈内卷。

野蛮生长

羽绒服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不过那个时候工艺还不行,扎人就算了,穿起来还又丑又笨,活像个大列巴,所以那时候人们都叫它面包服,一直不受待见。

v9J25.jpg

(上世纪日本羽绒服)

不过,改革开放之后,以波司登为代表的一些厂家,开始给国外厂商做起了代工,于是国产羽绒服的工艺不断提高,所以到了90年代之后,羽绒服东山再起,受到了北方小伙伴们的追捧。

而波司登因为入行较早,所以底子好,而且敢为天下先,比如将含绒量从60%提高到90%、引入设计元素、采用新面料,和那些“傻黑粗”的友商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一下子就火了,1994年才注册的“波司登”商标,到了1995年就干成了全国第一,一直到今天从没输过。

由于波司登的破局作用,1995之后,羽绒服市场就进入快车道,或者叫野蛮生长期。

这时候,很多人就发现了这块巨大的蓝海,因为当时羽绒服在日本的普及率已经高达70%,欧美都在35%以上。而即使到了2000年,羽绒服在国内的普及率也只有2%左右(中国纺织报),咱们那时可有小13亿人呐,这绝对是机会,于是很多人一下子全扎进来了,导致产量迅速拉升。

2000年,全国内销羽绒服产量只有2400万件,到了2001年,就干到了5000万件,把整个市场逼到了绝境。

为了卖货,各厂家只能玩命营销,当时的营销思路很简单,就是高举高打砸广告。于是2001年,在央视做广告的羽绒服品牌,从6家迅速增加到了近20家,营销大战首先开打。

但2001年是个罕见的暖冬,全国仅卖出不到2000万件羽绒服,各厂家的库存压力山大,于是到了2002年的夏天,惨烈的价格战开打了。

尽管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等主管部门早有预料,并多次给企业打预防针,要求他们遵守《价格法》,但屁用没有。当年夏天,波司登、雪驰等品牌,趁着反季节销售的机会,在各大商场拼命打折出货,原价几百的衣服几十块就卖,波司登最便宜的羽绒马甲只卖26元,最贵的也才300。

v9J25.jpg

v9J25.jpg

(2002年羽绒服促销大战)

2002年不是个例,在随后的很多年里,各大羽绒服企业都是如此,广告轰炸配合价格战,很多时候只能赔本出售。当时全国一共有3000多家羽绒服企业,仅叫的上名的就有50个。

羽绒服再一次重蹈了家电、保暖内衣等产品的覆辙,陷进了价格战的泥潭里。这似乎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宿命,进入蓝海,卷成红海,再寻找蓝海,再卷成红海,在无尽的产能过剩中苟延残喘。

这种惨烈的竞争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利润微薄,很多企业只能盗人家的版,抄人家的款,导致同质化、低质化非常严重,这反过来又加剧了行业内卷,形成了一个恶行循环,所以每到夏天,各大企业就开始促销去库存,这已经称了惯例,整个行业也在内卷中挣扎向前。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更可怕的是,为了生存,很多厂家开始弄虚作假。有这么几个套路,把含绒量降低到国标的底线——50%以下,用鸭绒冒充鹅绒来卖。最可恨的添加飞丝,也就是把鹅、鸭甚至鸡毛全部粉碎,冒充羽绒来卖,健康风险非常大。

这种造假泛滥到了什么程度呢?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10个省60家企业,结果合格率竟然只有53.3%。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又查了一次,这次的合格率依然不到7成。

640.png

虽然其他厂家要死要活的,但做为行业老大,波司登的日子是蒸蒸日上,它继续提高品质,比如率先发起“鹅绒换鸭绒”行动。所以波司登不仅巩固了老大的位置,还在2006年成为销售额最大的中国服装企业,2007年更是成了服装行业首个“世界名牌”。

于是波司登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之路,通过加盟和自营的方式,开始猛增门店数量,最多时有13000家。

但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2010年之后,连续出现了几个重大挑战,让整个羽绒服行业焦虑不已。

破局之路

首先也最重要的,是消费人群变了,85尤其是90后,逐渐成了购买主力。

这帮人的脑回路和长辈们不一样,功能性只是基础,主打一个时尚潮流,所以受不了当时那些老气的主流款,瞅一眼就哆嗦,说这是“母上定制款”羽绒服。而此时的优衣库、ZARA等外国品牌,采用的是“快时尚”策略,也就是每周都上新,ZARA每年甚至能出10000多款,而且设计感强,成功把90后的魂都给勾走了。

另外,这帮年轻人开始在线上买衣服,于是一些淘品牌迅速崛起。但大部分传统品牌 还在场下观望,被这种转变打得是措手不及,线下门店受到极大冲击,这也意味着,服装行业传统的批发模式变得越来越困难,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新模式正在崛起。

营销上也出了大问题,因为90后根本不开电视不看报,所以“脑白金式”的广告轰炸不灵了,这就导致营销场景越来越碎片化,营销难度越来越大。

这些变化严重冲击了整个服装行业,就连李宁和波司登这些霸主也扛不住,导致库存大量积压。李宁只能在2012年进行品牌升级,而在随后的几年就亏掉了31个亿。

波司登也是一样,2012年之后营收和净利润开始双下滑,只能全力收缩战线,2015年就关停了5000多家门店,2016年又关停了1300多家。

v9J25.jpg

而此时羽绒服市场比过去还卷,全国共有3500家企业,100多个品牌,市场高度饱和,而且全部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所以那些年整个行业都很焦虑,消费升级下的市场转型,已经成了行业的共识。

李宁采取的策略是拥抱“国潮”使品牌年轻化,并成功实现了转型。

而波司登的转型策略则是——国际化、年轻化和高端化。所以大家就可以看到,2017年之后的波司登画风突变。

为了完成国际化,波司登频繁登陆各种时装周,和知名设计师频繁合作,广告词也从“给你亲人般的温暖”,变成了“畅销72国”。

为了完成年轻化,波司登请各种流量明星做代言,然后推出明星同款,并加大时尚设计元素,提升面料品质。

v9J25.jpg

为了完成高端化,它和玛莎拉蒂、中国航天等推出联名款,以提高自己的调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形象,波司登继续关停门店,并效仿ZARA和HM,集中火力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位置开设旗舰店。

但价格不是说你想涨就涨的,关键是消费者能接受吗。就在诸多羽绒服品牌转型的关键时刻,一个外国品牌出现了,帮了国产厂家们一把。

鹅来了

2018年,加拿大鹅正式进入中国。这是一家1957年成立的外国品牌,它一开始的定位就很高端,坚持在加拿大生产。因为其调性高,受到了西方精英们的喜爱,再加上它和好莱坞一直合作,名气大增,明星和政要们都喜欢穿,它也因此晋升为高端市场的一线品牌,在国内也慢慢有了知名度,有人甚至专门跑到国外去买。

v9J25.jpg

加拿大鹅的进入,给国产羽绒服市场带来了两个重大变化,第一个是出现了市场真空。

加拿大鹅的单价高,平均单价超过1000美元,也就是7000元人民币左右,上万也不稀罕,而且卖得还非常火。但2018年之前,国内羽绒服的均价也就在1000元左右,像波司登等大品牌可以卖到2000,这就出现了一个2000到7000元的市场真空。

v9J25.jpg

第二个变化,就是大鹅改变了消费者对羽绒服价格上限的认知。

大鹅的定价,激活了营销学上的锚定效应,也就是说,过去认为是昂贵的商品,在更昂贵竞品的衬托之下,看起来就不那么贵了,这就是为什么星巴克要卖20多元依云水的原因。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从2018年开始,波司登就采用了全面提价策略,将主力产品的价格,从1000-2000元,逐渐提升到2000-3000元的价位,2019年更是推出的上万元的登峰系列。

波司登是行业的老大,它提价后,空出来的价格区间,立马就被男人的衣柜等品牌给抢占了,导致整个行业都来了一次大提价。

不管怎么说,波司登的转型策略成功了,营收从2017/2018财年的 88.8亿,暴涨到2021/2022 财年的162.1亿,翻倍了,而净利润更猛,从 6.2 亿涨到 20.6亿,是原来的3倍。

老大的成功给兄弟们打了样,于是像鸭鸭等一些亲民品牌,也开始谋求高端化布局,走上了轻奢路线,有的吊牌价格也开始翻倍。

但任何行业高端化布局的成功,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营销费用,尤其是当你的品牌价值还不高时,就要花更多的钱。

就拿波司登来说,包括营销在内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16/17财年的19.51亿元,涨到了2021/22财年的67.17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比重,也从28.62%涨到了38.07%,接近四成了。

没办法,你想走高端,那就只能靠不断砸钱来提升品牌价值。只有在完成了品牌提升,消费者认为你就是牛X闪闪之后,营销占比才能逐渐下降。

但这事可没人能告诉你,导购小妹妹要是跟我说,帅哥,我们今年提价,是因为销售费用又涨了30%,那我马上掉头就跑。

现在咱们来总结一下,这些年来羽绒服越来越贵的根本原因,是行业的全面高端化,这种高端化不仅体现在羽绒、面料、设计、人工等物质方面,更是厂家为了提升品牌价值,所造成的营销费用的不断上升。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像,一方面是厂家为了摆脱同质化竞争和高度内卷。另一方面,它也确实迎合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也就是部分消费者对高品质和高品牌价值的期望。

我们确实希望有一些国产品牌能够成为真正的高端品牌,否则高端羽绒服市场只能拱手让给外国企业。

但这种高端化的趋势并不是没有问题,也不可能长久,因为这是全行业对老大的一种路径跟随,好像高端化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实并不是,市场是有分级的,每个品牌的定位也各不相同,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高端产品,一到三家足以。前几年这个情况,可以说是行业的混乱期。

而且对于主流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收入并没有像羽绒服那样疯涨,如果价格一直上涨,那大部分消费者,早晚会转向羽绒服的替代品。其实从去年开始,这种趋势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今年的大环境让这种趋势更明显了。

其实 我们也不需要什么行政手段去干预,既然是市场经济,那就由市场说了算,消费者会自己做出选择。

过去于未来

2000年12月10日的寒冬,《人民日报》的记者采访了波司登的创始人高德康。高总说到:名牌的实质是民牌,而民牌有三个含义,一是为普通消费者精心设计,二是创造卓越的品质,三是让工薪阶层买得起。

前两条,如今很多品牌都做到了,而这第三条,我相信今后一定有国产品牌能重新做到,咱们工薪阶层等着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