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变态”服务,6 亿人吵上热搜

约半个月前,淘宝和京东纷纷出台了有关“仅退款”的新规,到今天为止讨论量已超过了6亿。在拼多多的“仅退款”被质疑多年后,国内的头部电商平台终于走上了同一条路。

拼多多 “仅退款” 规则上线最早,简单来说,买家收到货不对板、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可以要求仅退款,不退货。

一个常见的画面是,当商家和买家揪扯不清时,平台自动介入切断沟通,直接在聊天页面对用户发起“仅退款”。

640.png

这种简单粗暴到近乎“变态”的偏爱,让买家暗爽,也让商家愤怒,商家起诉专业薅羊毛的“羊毛党”,已是常事。

最大的冲突是去年的“炸店事件”。

去年3月23日,为了抗议拼多多的“仅退款”,大量拼多多商家,以消费者身份冲进拼多多自营店下单后申请仅退款,导致拼多多自营店被迫关店,史称“炸店行动”。

其实,大多数人都能看出,“仅退款”对商家确实不公平,我们会觉得,商家用“炸店事件”这样的极端做法宣泄不满后,拼多多理应有所调整。

但事实是,拼多多的这一规定并未“炸店事件”而松动,而且一直延续至今。

人人都在讨论:拼多多凭什么?

 

01 不公平,但合理

跟有些人想的不同,“仅退款”其实是有门槛的。

分别从拼多多、淘宝、抖音的规定来看——

拼多多 :涉及更高金额订单时,系统通常综合多项指标考虑,主动为信用记录优秀的用户退款。

淘宝 :平台会结合商品质量信息和消费者诚信模型,综合数据判定商品质量存在问题不适宜退货,高信用度用户支持快速退款。

抖音 :对于商品好评率低于70%的商家,抖音有权在售后过程中支持消费者仅退款。

门槛的意义,对于买家来说是限制,对于商家来说是要求,而对于平台来说,是风控。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5块钱买的东西,需要10块钱的邮费退货,这不成立”,的确,当退货成本高于商品本身的价值,没有哪个消费者会选择退货。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拼多多“仅退款”成功率最高的,是20元以下的商品。因为这个价格区间,即使有恶意退款,对商家造成的损失也在拼多多的预料之内。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商品售后的扯皮环节几乎无解。这时候一句干脆的“退钱”,虽然粗暴,但效率极高。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羊毛党,在平台大数据的完善下,这个比例很小也只会越来越小。

知乎有一个问题:拼多多为什么会支持买家“仅退款”?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多多在赌一件事,十个商家九个骗,十个买家九个善,然后它真赌赢了。

虽是调侃,但不能说没有道理。

只能说,“仅退款”的底层逻辑是商业逻辑,而非道德判断。

当然,也有人不理解商家:为什么非要在拼多多?

答案可能是:离不开。

对中国广大的白牌低价商家来说,“0门槛开店”“只收取0.6%技术服务费”这些规定,无疑是其他平台不具备的。

一个从淘宝转向拼多多的水果卖家曾向《财经》杂志透露:

“花1000元用官方推广工具在站内为商品链接打一次广告,一天内能换来7万-8万元的销售额,其中超过70%是推广工具带来的,剩下是自然流量带来的。我第一天没投广告就300单,高兴得我一夜没睡。”

“先给你一粒糖,再打你一巴掌”很多人不会答应,但当这颗糖足够甜的时候,这一巴掌可能就不那么疼了。”

不只是白牌商家,品牌商家也一样,有业内人士称:

“拼多多这一渠道给品牌带来的营收,差不多已经占到多数品牌整体营收的10%-20% ,他们已经无法离开拼多多。”

所以大概可以这么总结:

拼多多用对消费者的偏爱,让平台拥有了稳定的的口碑和流量,这给了无数中小商家一条生路,但与此同时拼多多因为这偏爱导致了对商家的粗暴对待。这种情况下,商家更爱它的好,还是恨它因为这“好”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事实证明,大多数商家选择了留下。尽管他们不喜欢,甚至很难受。

640.png

其实,类似中小商家被伤害的事情,也在淘宝出现过。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颁布新规,其中包括对假货水货“零容忍”、“假一赔五”、加大商家违规处罚力度、将商家技术服务费从6千提高至3万以上等等。

结果刚颁布就引发了商家的集体抗议,第二天,近5万多名网友在YY平台上,策划了一场有组织的行动,对部分淘宝商城大卖家“拍商品、给差评、拒付款”。

这就是当年著名的“十月围城”事件。最后淘宝不得已,做出了“延期收费”的决定。

640.png

淘宝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那一年,竞争对手京东用5年时间营造的正品服务形象已经逐步深入人心,淘宝不得不摆脱低价,去高品质市场竞争。

拼多多和淘宝,都曾靠中小商家起家,但当平台具有一定规模,便寻求覆盖影响力更大、品牌更优质的商家,而在此过程中,流量和规则的天平一定会发生倾斜。

尽管从根本上看,“仅退款”等规则都属于对无良商家的淘汰机制,但同处一片屋檐之下,无辜的商家被牵连是很难避免的,而“用完即弃”,大概是中小商家在中国电商行业难以逃脱的“宿命”。

 

02 是破坏规则,还是拓展边界?

关于“仅退款”,有一种声音说是拼多多“破坏商业规则”,而淘宝和京东纷纷学习这一规则,是“恶性竞争”的结果,最终会导致“劣币驱除良币”。

对此我觉得,也许大家可以换个视角去看待这件事。

毕竟,一个偏爱消费者,而消费者也确实受益的规则,被人说是“劣币”、“破坏市场”,这件事有些令人疑惑,或许这正是比一句“对错”和“不公平”更值得分析和讨论的事情。

在我看来,我们既可以说拼多多破坏了规则,也可以说它拓宽了规则的边界。甚至我觉得,拼多多的野蛮生长,本质上是对中国电商行业边界的一个探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一个老掉牙的词,叫“互联网思维”,当年对“互联网思维”最著名的解释,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口碑、极致、快。

尽管这个词今天已经烂大街,几乎没人再提了**,但其实在中国做互联网能成功,这些底层的因素并没有变过。**

拼多多就是那个试着在各方面做到“极致”的公司。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拼多多员工数约为1.3万人,相当于阿里员工数的1/18、京东员工数的1/35。

但拼多多的组织效率却是业界普遍认为最高的。

原因不难解释,拼多多的员工拿的都是傲视同行工资,加班加点是常态。

在拼多多和它的员工之间,似乎有一条隐形的共识,那就是与其因为薪水、996等这些问题互相扯皮,徒增内耗,不如公司一开始就亮明牌,选择那些愿意留下的人。

实际上,不仅仅是员工工资,拼多多发展至今的每一步重要举措,像“低价”、“砍一刀”、“百亿补贴”、“仅退款”,都是追求“极致”的表现。

低价、补贴、社交、用户至上,这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初期谈的概念,都不是什么大的创新,但拼多多多把这些组合到一起,并把每一项都做到极致,就成了颠覆式的创新。

仔细看你就会发现,这些极致操作,不断地挑战着电商行业几乎所有商业规则的边界:

在品牌赚钱的情况下,看看价格能压到多低;

在讨好买家的情况下,看看商家的底线在哪里;

在充分利用熟人社交下,看看人们帮砍的忍耐极限在哪里;

一次又一次的极限挑战,给拼多多带来了无尽的骂声,但与此同时,它却飞速长成一个庞然大物,验证着这些极致操作在商业上的成功。

最后,别人看不上或者抛弃的市场,它把握住了;京东没利用好的微信社交,它用好了;人人嘲笑低端,结果一个“百亿补贴”让大品牌入驻了;“仅退款”被骂,但用户直夸,品牌形象更好了。每一步都很颠覆,许多行为让人讨厌,但结果都很有效。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换个视角”,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也许才就能明白它能一路走到今天的深层次原因。

这种感觉,像极了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的一句话,叫——“原来,还能这么干!”

640.png

毫无疑问,这些尝试和探索的结果未必是好的,有些会留下,有些会消失。但这种极限式的尝试和探索本身,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有积极的意义。

 

03 回归用户,回归常识

如果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仅退款”,你也许还会发现,淘宝京东跟风拼多多“仅退款”,并非不是什么“恶性竞争”,只是证明了一件事的重要性——

常识。

去年5月,马云在淘天内部的小会议上,给公司提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紧接着9月,阿里新任CEO吴泳铭就发布了全员信,宣布公司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 驱动。

两人都提到了“用户”。

在多数人眼里,过去十几年虽然淘宝在用户体验方面做过多番调整,但阿里强调的价值观,始终是“客户第一”,这一点,即使在去年阿里新颁布的”新六脉神剑“价值观里依然没变。

而淘宝的“客户”,至少在外界看来,更多是指淘宝上的商家。毕竟,淘宝最初就是靠着这些商家发展起来的。

“客户”和“用户”只差了一个字,但对一个拥有几万人的电商公司来说,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要“回归用户”?

原因其实很简单——

对中国电商行业来说,回归用户,就是回归商业的常识。

黄峥从巴菲特的午餐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商业最简单的常识之一,是供需。

拼多多成立的2015年,是我国掀起供给侧改革大幕的一年。

当时的国内,已经开始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v9J25.jpg

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价格不是取决于价值,而是取决于供需关系。

当供给端过剩,市场的话语权自然落到了需求端,也就是消费者身上。

与此同时,这几年发生在消费者身上的改变,是没钱了,是购物更追求性价比。

而说到底,消费者的诉求从来没有变过:

用尽可能少的钱,买尽可能多的东西;

用尽可能少的钱,买尽可能好的东西。

再多的花样最后都会回到这个基本的诉求。

此外,坦白讲,近些年AI等技术进步和创新,大多用在了提高平台的运营效率上,用户直接感受到的很少。

而用户在网购过程中最直接的体验,就是咨询和服务。

要知道,拼多多的基础用户基本都是快步入中年的“互联网新人”,他们大多来自下沉市场,接触网购本来就晚,更没有年轻人那种对互联网天然的信任。

正因如此,有网友称:“仅退款就是他们最信任的安全底线。”

而购物的初衷,本应就是轻松的、方便的。

更何况, 消费者在与商家、平台的三方的博弈中,有着天然的弱势, 客观上信息不对称,主观上分辨能力弱,维权意识就更别提了。这种弱势因为技术的进步被减轻过,但从未真正消失。

回到拼多多自身的出发点,相比淘宝拥有的用户信用优势,京东拥有的物流优势,拼多多唯一能够打造的优势,也就是售后服务了。

为了把用户下单的决策流程压缩到最短,拼多多做了能做的一切。

也许拼多多早就明白,无论电商平台和商家的关系如何,在用户眼里,平台和商家永远是利益共同体——

都是“赚钱”的,只有自己是“花钱”的。

因此,无论何时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这大概就是拼多多口碑不断提升的根源。

在这件事中,很多指责“仅退款”的人,往往会用“零和博弈”的观点去分析,认为买家占便宜了,商家和平台总要有一方吃亏。

然而从结果来看,多数的商家留下了,多数的消费者更高兴了,平台口碑更好了,市值更高了。怎么看,都不至于下一个悲观的结论。

640.png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过一段话:“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交了很多学费,才明白这个世界没有神话,只有一些很朴素的道理:便宜的打败贵的,质量好的打败质量差的,认真的打败轻率的,耐心的打败浮躁的,勤奋的打败懒惰的,有信誉的打败没信誉的。”

这段话曾引发了不少讨论。

有人说:“质量好的不一定打败质量差的,但便宜的一定打败贵的。”

也有人说,“那如果我便宜但质量差,认真但没信誉,勤奋但浮躁……”

但更接近真相的也许是这个回答:“那没事,你会得到你这些条件筛选后的用户。”

是的,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商家也是,平台也一样。

v9J25.jpg

 


公众号:书单